11月2日18点30分,我院公卫大讲堂第十四次讲座在公教楼301#1219继续开讲,本次讲座的主题是“预防医学学科的现状”,由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增利教授主讲,预防医学本科生和学院研究生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教授便向我们强调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预防医学在医学发展和卫生政策的制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满足国家需要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接下来,张教授主要从新发传染病和死灰复燃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职业病、环境污染(空气、水、土壤)、食品安全和食品营养、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我国预防医学的现状。2002年11月6日,广东佛山发现第一起SARS病例,疫情一直持续到2003年6月24日,长达7个月的“非典抗战”,让人类意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北京市市长和卫生部长更是由于预防工作做得不到位而被免职,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预防和治疗传染病的高度重视。传染性疾病时时刻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财产安全。从流行性病毒的大规模流行到埃博拉病毒防治工作的大力进行,从庞大的死亡人数到如今典型案例,说明我国的疾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预防医学在疾病防控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发传染病早期发现能力不足、新发传染病诊断技术落后、应用性及基础研究薄弱、国际合作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都是有待我们预防人来解决的。
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不断出现等问题,我们的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及职业病等患者的数目也在逐年累加,提醒人们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健康,预防慢性病、职业病和地方病。乌头碱、三聚氰胺、瘦肉精、洗虾粉等都是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可能面临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碘缺乏症、超重、肥胖等导致的营养问题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们公卫人在传染病之外的与健康相关的诸多领域中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张教授在讲座中运用了大量的真实事例,向我们还原了一幕幕真实发生过的人群疾病状况,而一个个清晰又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那种种人群疾病的危害。“做好眼前事,立足本职才能有好的未来”,诚恳的忠告让大家更加懂得了学好预防医学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的重要性。
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