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18时30分在公教楼301#1219,我院公卫大讲堂第十三次讲座继续开讲。本学期第一次讲座,学院继续邀请张孔来教授主讲,学院相关老师、预防医学本科生及研究生100余人参加。讲座由学院张永红院长主持。
张孔来教授向大家讲述了他在美国的经历,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不断问答,让大家对艾滋病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张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最新的数据,用真实的数据和我们探讨艾滋病。全球艾滋病流行不均衡,其中,75%集中在15个国家,中国是其中之一,约占2%。在数目及地域分布上,中国艾滋病疫情属于低水平流行,但从绝对数来看,中国是艾滋病疫情的大国,全国艾滋病死亡约150万人;截止2014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感染者和病人49.7万例,死亡15.4万,但各省份间差异较大,云南、四川、广州3省份占全国报告病例的42.5%。随着检测量逐年增加,每年新发现的感染者/病人数增加,但检测者中是感染者/病人的比例持续下降,从2007年的217个感染者/百万人次,下降到2014年的92个感染者/百万人次,说明我国的艾滋病防治有显著的效果。中国政府对艾滋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财政投入逐年增加,2013年共计投入46.9亿人民币,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31.2亿元,较2013年增加4.3亿元。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良好。接着,张教授告诉了大家艾滋病检测的基本步骤:初筛、复核、确认、CD4、医学检查、抗病毒治疗,并告诫现场的同学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时一定要谨慎和为艾滋病患者保密,这是从事医学的科学工作者首先应该做到的事,是最基本的医德。然后,张教授向我们简单介绍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情况。根据临床试验与结果证明,运用中医药协同治疗艾滋病具有:延缓发病、降低死亡率、稳定免疫功能和改善症状体征和为不适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就医选择等优点。讲座最后,张教授也讲述了我国当前在艾滋病方面遇见的三个挑战:一是发现少,发现晚;二是男男性行为者、青年学生性感染上升;三是老年男性感染上升。
讲座过程中,不断有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但张教授凭着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说话,使整场讲座过程中都能保持和同学们高度互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上传达给我们的那一个个让人心惊的数字,透过幽默诙谐的故事,让我们懂得全社会要更加关注艾滋病,同时艾滋病患者也应该得到大家的尊重与保护,而不应该是被歧视与嘲笑。
开讲之前,张院长还向大家介绍了张孔来教授的一些基本情况。张孔来教授现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流行病学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传染病、地方病,临床流行病和儿童卫生保健等。近2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防控领域的研究,尤其侧重于政策发展和社会行为方面的课题。目前担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滋病工作网络主任(NGO),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国家控制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全球华人艾滋病协会主席;也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艾滋病协会( ASAP)当选委员,国际流行病学会会员。曾任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临时顾问。他还参与了UNADIS技术小组的评价筹备工作,是全球基金国际技术工作小组成员。共发表SCI及核心期刊科研论文50余篇,出版9本专著。
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201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