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根据《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可园”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苏大医〔2025〕14号)文件精神,现开展2025年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可园”优秀教学团队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面向苏州医学院各学院、中心、科研机构在职在岗专任教师以及苏州大学附属医院在职在岗临床任课教师,以专业、课程等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
二、资助标准
以项目立项形式资助每个团队20万元。
三、申报名额
各单位可推荐候选团队数不超过2个。
四、申报条件与要求
(一)团队组成
1.团队规模一般为5-15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不低于40%。
2.团队成员5年内未发生过教学事故。
3.团队实施团队负责人负责制,设负责人1名;可设主讲教师岗位2-4个,中青年骨干教师岗位不少于2个。
(二)团队负责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师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领导能力。每名教师只能担任1个教学团队的负责人。
2.具有教授职称,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少于3年。
3.坚持在教学一线,具有5年以上本科教学授课经历,教学效果好;长期致力于团队建设,注重提升团队教学科研整体实力;精准把握课程所在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具备课程体系重构能力,科学规划建设目标,并取得显著成果。
4.原则上应是苏州医学院或校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是一流专业或一流课程负责人,或是学科/学术带头人,或在该领域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教师。近5年,获得下列成果之一:
(1)主持过省级及以上本科/研究生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2)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排名前三)。
(3)获省级及以上教材建设奖(主编),或编写(主编或副主编)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或主编省级重点教材,教材须正式出版。
(三)团队主讲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2.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不少于2年。
3.坚持在教学一线,具有5年以上本科教学授课经历,教学效果好;熟悉本学科发展前沿和本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有丰富的教研教改经验。
4.近5年,获得下列成果之一:
(1)主持校级及以上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质量工程项目。
(2)获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排名前二)。
(3)获校级及以上教材建设奖(主编)。
(4)获省级教学竞赛一等奖及以上奖励(排名第一)。
(5)作为独立或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经学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榜单赛事)获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四)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师德高尚,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或学术潜力,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
2.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3.在本科教学一线,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
4.近5年有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类项目,或发表教学论文,或指导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等经历(新入职不满1年的教师除外)。
五、遴选程序
(一)各单位组织推荐。
(二)苏州医学院组织专家评审。
(三)评审结果经苏州医学院审定、公示无异议后予以公布。
六、管理与考核
(一)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为3年。
(二)建设期满18个月时,由苏州医学院统一组织中期考核,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对考核不合格的,终止立项并冻结经费。
(三)建设期满后,由苏州医学院统一组织验收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七、申报材料及要求
(一)《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2025年“可园”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附件1),纸质版一式2份,A4纸双面打印,同时提交电子文稿。
(二)成果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要求见附件2),PDF电子版1份,纸质版1份。所在单位须严格审核复印材料,在成果目录页签署意见,并加盖单位公章和骑缝章。
(三)《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2025年“可园”优秀教学团队申报汇总表》(附件3),提交电子文稿。
(四)《学术诚信承诺书》(附件4),纸质版1份。
上述材料纸质版提交时间:7月15日(周二)上午9:00-11:30,提交地点:炳麟图书馆816;电子材料请于7月15日前发送至邮箱:dongshaojia2014@163.com,联系人:董少佳。
八、其他事项
(一)在党纪政务等处分影响期内或被认定师德失范、教学事故等在处理影响期内的教职工,不得申报本项目。建设期内需进行中期考核和验收考核。
(二)请各单位积极组织申报工作,按时完成材料提交,逾期不予受理,敬请谅解。
未尽事宜,请联系苏州医学院教育教学办公室。联系人:潘燕燕、董少佳;联系电话:0512-65880130、0512-65884826。
附件1: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2025年“可园”优秀教学团队推荐表.doc
附件3: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2025年“可园”优秀教学团队申报汇总表.xls
苏州医学院教育教学办公室
苏州医学院组织人事办公室
2025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