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诚邀海外英才参加2025年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公共卫生分论坛)

发布时间:2025-11-13  浏览次数:13



一、论坛简介

          苏州大学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公共卫生分论坛),旨在汇聚全球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领域的优秀青年才俊,围绕“重大疾病防控、全球健康治理、环境与健康、健康大数据与精准预防”等国际前沿热点,通过专题学术报告、深度研讨等,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术创新。我们诚挚邀请有志于投身公共卫生事业的海外英才,携手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共同申报国家海外引才项目,为建设健康中国、应对全球健康挑战贡献智慧与力量。诚挚邀请全球青年英才携手苏州大学申报国家海外引才项目。

 

二、论坛日程

本次活动由论坛开幕式、公共卫生分论坛、学术交流部分组成。

报名时间:20251028日至127

邀请函发送时间:20251210日至1212

报到时间:20251221

活动时间:20251222日至1224

返程时间:20251224

三、招聘岗位及待遇

特聘教授(领军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相当于副教授及以上职务、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较强科技创新能力,或者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国内外公认的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家级领军人才学术水平。

特聘教授(拔尖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副教授、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已达到国家级青年人才学术水平

特聘教授(精英人才)

基本条件:在海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助理教授或相当职务者;或在学术前沿领域取得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潜力;有发展成为国家级青年人才的能力和潜力,具备协助所在领域提升国内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能力。

青年特聘教授

基本条件:具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博士后科研经历;在所在学科领域取得重要标志性成果,已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薪酬待遇:根据岗位层次不同,学校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及绩效奖励丰厚的安家补贴与科研启动经费以及完善的科研平台与团队建设资源。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基本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学术成果突出,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8611日后出生)。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聘任岗位

依托学校申报海外优青项目入选者,学校将以特聘教授(拔尖人才)予以支持聘用。

具体待遇

  ①薪酬待遇:首聘期提供全球范围内极具竞争力的待遇,另加绩效奖励,上不封顶特别优秀者一人一议。

  ②安家(个人)补贴:学校购房补贴+国家//市配套资助全额发放+两年免费周转公寓+入职差旅补贴

科研经费:学校按1:1比例配套(直接按照顶格配套+苏州市创新领军人才项目科研经费配套。

依托我申报并入选者,苏州医学院将提供安家(个人)补贴、科研经费叠加支持。

工作条件

实验空间:提供不低于150的办公及实验室用房。

团队建设:学校全力支持组建创新团队,支持招聘科研助手,其中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

招生指标: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学校层面保证每年1个博士生名额及不低于2个硕士生名额

生活保障

过渡住房:学校提供全装修的过渡性人才公寓,拎包入住。

家庭保障:协助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入学。

医疗服务:学校4所直属附属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其他政策支持

  (一)地方支持

  学校优先支持申报各类人才项目,入选者根据相关规定享受叠加待遇

省市级项目

资助

江苏省“双创计划”

双创团队

人才经费资助300-800万元

双创博士

给予19.2万元生活补贴,资助期两年

江苏特聘教授

(如在海外已取得助理教授及以上职位,可直接通过“举荐制”渠道申报)

岗位津贴(免税)12万元*3

自然科学类科研经费100万元

(特别优秀的提供200万元

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经费50万元

苏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入选者享受科研经费100/200万元

以及人才乐居购房贴100万元

苏州市人才乐居工程

租房贴1500-5000/

首次使用公积金住房贷款购买首套住房,贷款额度最高可放宽至贷款限额的2-4

苏州市优秀人才专项奖励

符合条件人才每年可申报,奖励总额历年累计不超过120万元

备注:地方补贴具体以当年度政策为准。

(二)其他配套服务

1.对全职引进的优秀人才,除提供上述支持措施外,学校还将按照相关政策落实事业编制,按省市相关规定缴纳各类社会保险。申请者如为外籍人士,按照省、市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2.学校为特聘教授及以上人才提供充足的办公实验室用房,支持组建创新团队,优先支持招聘青年教师、博士后及专职科研人员,其中博士后招收人数不限;研究生招生指标予以政策性倾斜;提供过渡性人才公寓。


、申报方式

请符合条件且有意向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登录“2025年度苏州大学国际青年学者东吴论坛”报名系统:http://rckf.rsc.suda.edu.cn(或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注册、填写并提交个人申请。

、交通住宿

参会学者收到正式邀请函后自订机票或车票,学校将按相关政策予以实报实销(具体报销事宜详见报销说明),论坛期间食宿由学校统一安排。


、联系方式

苏州大学人才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颜老师、杨老师

  联系方式:+86-512-67503248

  联系邮箱:rczp@suda.edu.cn




扫码添加企业微信@苏州大学人才专员

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咨询服务


 公共卫生学院联系方式:

  联系人:老师

  联系方式:+86-512-65880860

联系邮箱:raoyonghua@suda.edu.com



苏州大学长期面向全球招聘东吴特聘教授、青年特聘教授、校聘优秀青年学者,详细招聘信息可关注苏州大学人才招聘网(https://rczp.suda.edu.cn/recruit/recruitNew/)。苏州大学真诚期盼海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共谋发展!


八、公共卫生学院简介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是在原苏州医学院1964年创建的卫生防护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5年筹建预防医学系,1986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招收第一批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1991年预防医学系正式挂牌,2000年并校,成为苏州大学核医学院预防医学系,2002年更名为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2008年更名为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为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学校于2011年6月成立公共卫生学院。2021年更名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与积淀,2011年6月,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成立,开启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目前,学院下设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劳动与环境卫生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儿少卫生与社会医学系、卫生毒理学系等五个系,以及遗传流行病与基因组学研究中心。同时,学院还拥有重大慢性病预防与转化医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老年病与免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参与)、苏州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为学院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教职工队伍方面,学院汇聚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教授26名、副教授23名。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上有着深厚的造诣,还在教学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公共卫生人才。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拥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授权点等。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已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此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也是“十三五”、“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并为国家重点学科(放射医学)和江苏省优势学科(特种医学)提供重要支撑。

在科研方面,学院主要聚焦于老年病、环境与健康、放射卫生与毒理、传染病流行病学等领域的研究。近十年来,学院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各类国家级项目10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0余篇,其中一区论文近百篇,二区论文300余篇,含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1篇和3篇高被引论文。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奖励。此外,学院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

学院目前在校生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500余人,学历教育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00余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获得一、二等奖;在国家和省级以上竞赛中屡获殊荣,展现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学院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平台。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承“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的院训,致力于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公共卫生人才,为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九、苏州大学简介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之美誉的苏州,拥有125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设121个本科专业,4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6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至目前,学校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综合交叉学科、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共19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

学校现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拥有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9位两院院士,45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92位国家级青年人才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超430人次。

此岸东吴、彼岸宏图!苏州大学诚邀您的加盟!


苏州市简介

苏州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总面积8657.32平方公里,下辖吴江、吴中、相城、姑苏、虎丘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4个县级市。202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795.3万人,常住人口1298.7万人。

苏州是全国乃至全球重要工业城市,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万亿元,进出口总额2.62万亿元。上市企业总数达278家,在苏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达178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3个产业规模超万亿,拥有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纺织、高端科技仪器等6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灯塔工厂”7家,截至目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800家。

苏州历代英才辈出,名人灿若群星,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了46名文状元、5名武状元、100多位两院院士,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和“院士之城”。现在全市人才总量407万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45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突破6.7万人。

人才友好城,苏州欢迎您!



 

 



版权所有 © 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 邮编:215123 电话:0512-65883323